ad5/
首页 > 时评 > 正文

中小尺寸裸眼3D显示平板电脑市场规模分析

2025年06月18日 18:11
来源:网络  阅读量:5289  会员投稿

一、行业政策环境

(一)从政策红利到场景落地:裸眼3D迎来产业化发展

随着科技进步与视觉体验需求升级,裸眼3D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显示技术,正逐渐受到市场的关注。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将裸眼3D技术纳入了多个重要的产业规划和发展战略中,截至目前已构建起覆盖研发、应用、场景拓展的全链条政策体系。2025年出台的《关于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将裸眼3D产业作为重点扶持的新兴领域之一,确立了对包含裸眼3D产业在内的科技新业态产业的专业政策性扶持。2024年发布的《关于推动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裸眼3D等新型显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鼓励企业加大在该领域的创新投入。2023年发布的《“百城千屏”活动实施指南》提出加速推动超高清视音频多方面的融合创新发展。多项的政策出台不仅为裸眼3D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更为产业发展划定了清晰的时间表与路线图。

(二)地方配套与产业集群

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出台专项补贴政策,吸引企业投资建厂,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例如,杭州亚运会通过裸眼3D技术展示东方美学,契合“文化+科技”政策方向。地方财政对研发与产业化环节给予资金支持,部分城市对裸眼3D广告屏、数字标牌等应用场景提供场地与资源倾斜。

(三)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

我国首个超高清医用裸眼3D显示器团体标准于2024年9月实施,填补国内空白并达到国际创新水平。C3D产业联盟等机构推动制定裸眼3D设备行业标准,提升国际标准转化率,规范市场秩序。政策同时强化核心技术专利布局,鼓励企业突破全息3D技术专利封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四)资金支持与税收优惠

国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裸眼3D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对从事裸眼3D研发、生产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降低运营成本。例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覆盖光学引擎、算法优化等关键领域,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五)应用场景拓展与市场需求培育

政策引导裸眼3D技术向消费电子、医疗、教育、工业等领域渗透。例如:

消费级市场:推动智能手机、平板、电视标配裸眼3D功能,加速设备普及;

专业领域:医疗领域3D手术导航系统精准度达99.6%,教育领域K12裸眼3D教材渗透率逐年提升;

新兴场景:车载HUD、元宇宙入口等成为政策鼓励方向,2025年全球融资总额超80亿元,中国诞生3家独角兽企业。

二、行业产业链

裸眼3D设备行业产业链可划分为以下三个核心环节,各环节紧密关联,共同支撑行业高效运转。裸眼3D设备行业已形成从原材料供应、系统集成到终端应用的完整生态,技术升级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行业快速增长。

裸眼3D产业链的上游聚焦于核心技术研发与关键原材料供应。技术层面涵盖光学技术(如光栅、柱透镜、光场显示)、图像处理算法及显示技术(OLED、LED等)。原材料方面,显示面板(液晶屏、OLED)、光学元件(偏振膜、柱状透镜、微透镜阵列)、芯片(GPU/FPGA)及背光模组等是核心组件。全球范围内,日本JDI、韩国LGD主导面板供应,美国NVIDIA、AMD提供3D渲染芯片,而国内企业如京东方、臻像科技在光场显示等领域逐步突破。上游环节的技术壁垒较高,国产化率不足30%,但政策支持(如中国“十四五”规划)正推动核心材料国产化进程。

中游环节涵盖设备制造与内容制作,是产业链承上启下的核心。设备制造包括商业显示(LED广告屏、数字标牌)、消费电子(智能手机、平板、电视)及专业领域(医疗影像、工业设计)三大类。代表企业如三星、LG占据全球50%以上份额,创维、易维视等国内企业通过差异化策略抢占中端市场。内容制作方面,需将2D内容转换为裸眼3D格式,涉及影视、游戏、教育、广告等多领域,但内容供给不足与创意人才缺口成为当前短板。中游环节的技术升级(如8K分辨率、动态调节算法)与生态合作(如华为联合京东方开发光场显示)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

中游环节的制造商生产FFU、风淋室、臭氧发生器等专用设备。工程公司负责洁净室的设计、施工及验证,整合结构系统、通风空调、电气及工艺系统(如纯水、特气系统)。系统集成商龙头企业提供“设计+采购+施工+维护”全流程服务,承建百级以上洁净室,确保符合ISO 14644或GMP标准。模块化建造和BIM技术的应用缩短了施工周期(减少30%),而CFD仿真模拟优化了气流组织,提升产品良率。

下游环节以应用场景落地与市场推广为主,涵盖广告传媒、影视娱乐、教育医疗、智慧城市等多元领域。广告领域,裸眼3D户外广告屏在北上广深覆盖率超60%,转化率较传统视频提升30%;影视领域,《阿凡达3》等影片推动3D影院设备需求激增;教育医疗领域,K12教材、虚拟实验室及3D手术导航系统渗透率逐年攀升。2025年全球裸眼3D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8%。政策支持(如工信部“显示+5G”融合)与资本投入(2025年全球融资超80亿元)进一步加速市场爆发,预计2030年裸眼3D将成为智能设备标配,渗透至元宇宙、车载HUD等新兴场景。

三、产品市场规模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2023年裸眼3D设备行业的市场规模194.80亿元,2024年中国裸眼3D设备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22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2%。预计2025年中国裸眼3D设备行业的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67.57亿元,这一增长趋势得益于国家对高科技产业的扶持政策以及消费者对新型显示技术的接受度提高。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国内裸眼3D设备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在消费电子、广告传媒、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化。

2024年全球裸眼3D设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全球市场的增长主要受到技术进步、消费升级以及新兴应用领域拓展的驱动。北美和欧洲作为主要消费区域,对高端裸眼3D设备的需求保持稳定增长;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市场,成为全球市场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裸眼3D设备在国内主要应用于LED广告机、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领域。其中,智能手机市场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视觉体验的追求,裸眼3D技术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此外,在广告传媒领域,裸眼3D广告以其独特的视觉吸引力,成为品牌展示和营销推广的新手段。

根据行业调研数据(洛图科技、奥维云网、IDC中国),按设备数量统计,中国裸眼3D设备市场份额分布如下:

智能手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市场份额高达52%,主要采用柱状透镜结合AI眼球追踪技术,其核心驱动力是消费端高端机型的换机需求,以差异化卖点吸引用户。

LED广告机位列第二,占比35%,技术方案多为多视角光栅或全息膜,主要服务于商场、交通枢纽等场景的商业展示升级需求。

平板电脑占比4%,技术以动态光屏障或云渲染为主,主要由医疗、教育、工业等B端采购推动。

笔记本电脑占3%,采用可切换柱状透镜技术,主要满足创作者在3D设计、建模等领域的需求。

其他设备(如博物馆、科研专用)占剩余的6%,多采用光场投影等方案,应用于特殊场景。

总结来说,智能手机是当前裸眼3D设备的市场主力,商业展示与行业应用(广告机、平板)合计占39%,而创作者工具(笔记本)及特殊场景占比较小。

根据行业数据,目前裸眼3D平板设备的主流尺寸及技术适配可概括如下:

中小尺寸(8-12英寸) 占据市场主流(预估占比60%),主要应用于医疗领域(如10-12英寸便携超声设备、手术辅助平板)和教育领域(如10英寸课堂3D教学工具),技术方案以动态光屏障为主,优势在于轻量化与低成本。

中大尺寸(13-15英寸) 占比约30%,面向工业设计(14英寸工程建模、产品预览)及专业培训(机械操作模拟),采用云渲染+柱状透镜技术以平衡性能与显示效果。

大尺寸(20英寸以上) 占比约10%,用于协同办公(3D设计协作平台)和高端展示(博物馆文物复原),技术依赖高成本的多视角光栅或定制光场投影。

图表 1 国内裸眼3D设备行业市场规模

image.png

图表 2 国内裸眼3D显示平板电脑市场规模

image.png

图表 3 国内中小尺寸裸眼3D显示平板电脑市场规模

image.png

[责任编辑:聂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